1.2万套房源筑牢人才安居后盾 | |
|
|
■记者 苏文博 “上班步行15分钟,房租比市场价低不少,小区里还有健身房和书吧,住着踏实又舒心!”在嘉兴经开区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工作的莫先生,提及公司附近的配套公寓,十分开心。这处“企业门口的家”,正是经开区织密住房保障网、助力人才扎根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嘉兴经开区聚焦产业园区企业与员工的住房需求,以“多主体供给、准市场运营、职住强匹配”为核心,全力构建住房保障配套体系。如今,12180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遍布企业集聚区,既解了员工安居的燃眉之急,也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按需供给:产业在哪,保租房就跟进到哪 “哪里有产业集聚,保租房就跟进到哪里!”这是经开区推进住房保障的核心思路。针对企业用工集中、员工租房难的痛点,经开区先摸需求、再建房源,实现了“职住一体”的精准匹配。 在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中德(嘉兴)产业园等用工密集区域,新建配套公寓拔地而起,让员工走出家门就能进厂区;800套高端人才公寓(一期)直接建在企业集聚区,为高层次人才打造步行上下班的便利生活圈。与此同时,经开区还盯上了闲置资源,通过改造,让“旧空间”焕发“新活力”,城南街道改造486套职工公寓,同步配套“员工之家”;国投集团、创投集团将南江公寓、长新公寓等3306套安置房,按需转化为保租房,出租率超90%。 目前,经开区已形成“国资+民企”多元化供给网络,保租房总量突破1.2万套(间),实现了企业集聚区保障全覆盖,让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员工都能“就近安家”。 标准建设: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走进南江公寓,装配式装修的房间整洁明亮,卫生间、厨房采用集成吊顶,墙面是工厂预制的组合式墙板,通过卡扣、螺钉快速拼装,全程干法作业。“这种装修几乎没有扬尘和甲醛,工期还比传统方式缩短三成以上。”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公寓已成功入选嘉兴市第一批装配化装修试点。 在保租房建设中,经开区既守“标准”,更重“人性”。对振兴公寓等老旧项目,经开区加装电梯、升级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新建的高端人才公寓、服务型公寓,则标配社区商业、人车分流等设施,甚至预留了健身角、亲子活动区。从“能住”到“好住”,经开区用细节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度”。 协同运营:智慧服务让“安居”更有归属感 “用手机扫个码,入住、退租全程线上办,不用跑一趟腿!”说起经开区保租房的数字化服务,企业员工李女士连连点赞。依托保租房数字化管理平台,员工办理住房手续实现“零跑腿”;全区保租房还接入省级监管平台,房源数量、入住情况实时动态监控;智能安防系统全覆盖,人脸识别、智能门禁为居住安全“加码”。 规范运营离不开制度护航。经开区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为房源管理、租金收取、维修服务等全流程提供政策支撑。不少项目还配备专职管家团队,承诺“30分钟响应维修需求”;书吧、健身角等共享空间免费向住户开放,定期举办读书分享、邻里联谊等社群活动,让员工在异乡找到归属感。 “接下来,我们将在管理上持续创新,提供更贴心、更智慧的服务,让入住群体保持新鲜感,做到不仅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嘉兴经开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解决“租房难”到追求“住得好”,嘉兴经开区以保租房建设为切入点,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这一张张“安居网”,不仅留住了人才,更稳住了企业发展的“军心”,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后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