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创新突破 全面争先
这款地铁防撞“神器”出自经开
发布日期:2025-08-22 08:38 来源:宣传网信科 浏览次数: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胡秋月

轨道交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因此轨交列车防撞技术备受关注。位于嘉兴经开区高创园的浙江锐明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地铁智能防撞主动预警系统,将二次雷达技术运用到地铁领域,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为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多上了一道“保险”。

地铁列车在运行中,会遇到上坡、下坡、转弯等复杂路况,尤其是单纯依靠驾驶员手动驾驶的时候,司机视线受限容易造成追尾。锐明智能自主研发生产的地铁智能防撞主动预警系统,就如一双“火眼金睛”,通过采用脉冲压缩雷达体制和动态测距算法,实现前后列车运营安全距离防护和预警。

“这个系统主要利用了航天领域转化的二次雷达技术,自动测量本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参照预先设定的车距阈值,评估其风险。”锐明智能负责人介绍,一旦发现存在冲突风险,系统会立刻触发声光警示。

锐明智能2020年在高创园注册成立,专注轨道交通安全驾驶技术领域,集研、产、商、服于一体。多年来,锐明智能坚持国产化替代的核心发展战略,研发出轨道交通航空二次雷达技术、先进的AI视觉检测技术和智能列车控制与多网融合等核心技术。这些拥有100%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成功为上海、深圳、天津、成都、香港及墨尔本等30多个城市和地区提供了专业的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与AI智能检测系统。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1项,近3年来已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在近日公布的2025年度嘉兴市制造业首台(套)装备名单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地铁智能防撞主动预警系统榜上有名,而它也是公司更新至第5代的系统,已成功应用在深圳地铁和天津地铁项目。

这款地铁防撞“神器”究竟有哪些创新?记者了解到,该系统与激光雷达等进行数据融合,进一步提高目标探测的精度;能够精确探测和跟踪地铁列车的位置、速度和方向,测量距离可达2000米;针对隧道、弯道、多径反射等复杂场景,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响应时间控制在200毫秒以内,对异物可视探测达450米,整体检测准确率达99.9%;实时处理雷达探测到的数据,快速计算列车的相对位置、速度和距离,并预测潜在风险,实现了轨道上障碍物的提前探测和分级预警;克服外界复杂电磁环境影响,提高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实时评估列车的运行状态和周围环境。

“系统在算法的开发上,基于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的集成,运用了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防撞监测精度、响应速度、多场景适应性等关键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负责人表示。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