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纤塘畔描绘共富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3-08-28 09:27 浏览次数:

■记者 罗晓君 通讯员 马娟萍

8月的傍晚,暑气渐散。长纤塘的水静静流淌过塘汇全境,沿河两边的公园里杨柳依依,灯光次第亮起,音乐声此起彼伏,人声喧嚣欢乐。散步的、锻炼的、练唱的……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喜悦之情。

塘汇因水得名。流淌千年的长纤塘是塘汇人民的母亲河,为当地的经济、航运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样也孕育了塘汇隽永芬芳的历史文化。20年来,塘汇街道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发挥人文优势,在高质量发展中绘就了长纤塘畔共富新图景。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历史上的塘汇,既是商埠重镇,也是鱼米之乡。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塘汇街道的长纤塘、城东路两侧分布着各类老旧企业、仓库、店铺、农房等,土地等资源被严重浪费,城市面貌破损老旧、百姓生活品质低下,成为拖累城市发展的“坛坛罐罐”。

2010年10月,塘汇街道全面启动城东路的“二次开发”。以长纤塘为生态景观轴,城东路为城市发展轴,推进沿路、沿河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东片区由此进入大拆迁、大建设、大投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土地的连片开发、集中开发和再次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破旧立新,再造发展之势,是“二次开发”的另一个重点。2010年以来,塘汇街道边开发边建设,通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美化人居环境,将塘汇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建设生态景观相结合,打造出诗情画意的新城东。

不断优化的环境为塘汇街道招商引资奠定了基础。街道成功引进佑威新材料、巨力自动化、罗克光电等一批“高大上”产业项目,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态势,确立了高端化、创新型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模式。

如今,城东片区城市形象、经济能级、人居环境品质全面实现质的跃升,一个风景优美、滨水生态的宜业宜居之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绘就高颜值生态新图景

塘汇意为“众水汇合之地”,自然水系丰富,辖区一河环绕、三塘交汇、港浜纵横,共有各类河道17条,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20年来,塘汇街道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努力让生态绿成为塘汇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尤其是2013年以来,塘汇街道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打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的“组合拳”。深化落实河湖长制、创建“污水零直排”标杆、建设碧水河道、创建美丽河湖、打造“水美乡镇”、深化生态环境“智”理实践,切实做好水清岸绿的文章。

老旧小区改造,有效解决岸上污水入河问题;茶园港水系清淤,解决河道底质污染;开展水生植物种植,净化河道水质;建设沿河绿化景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2022年,塘汇街道出入境、国控断面水质均为Ⅲ类水,所有河道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体,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跃升。

“母亲河”长纤塘的蜕变撬动着塘汇全域的生态环境改善。包括沿长纤塘建设的滨水生态公园在内,20年来,塘汇辖区建设了8个公园,总面积达28公顷,沿河绿化景观建设改造近10万平方米,修建绿道近10公里,形成了以长纤塘为轴线、以公园为节点、以绿道为脉络的园林景观体系。

因水而美、靠水而兴。今天的塘汇,绿水逶迤、公园秀美、鹭鸟翩飞、处处见景,更加宜居宜业宜游。20年的生态环境保护,既大幅提升了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又推动了塘汇经济由低小散污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生态绿已成为塘汇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展现高品质生活新内涵

坚持人民立场,方能行稳致远。20年来,塘汇街道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不断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生态兴则文明兴。20年来,在城市有机更新的基础上,塘汇街道依托辖区内700多年的圆通古寺、300多年的章氏茶园、2600多年的塘汇刺绣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大力传承和发展,先后构建了6个社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70余处公共文化服务场地设施。

街道先后建起了长纤塘文化展馆、长纤塘文化驿站,打造了集文化展览、文艺演出、培训交流、图书阅读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长纤塘百姓健身房串联茶园大桥桥下运动空间,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运动数据全市领先。深入挖掘茶园文化内涵,提升改造章氏茶园,成功举办了十届章氏古茶园茶文化节。全域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开展风貌特色镇(街道)创建……

文化底蕴足、城市品质佳、民生保障强、生活气息优,今天的塘汇,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正逐步变成幸福实景。

未来,塘汇街道将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让生态引擎更强,奋力答好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考卷,展现示范引领的塘汇担当。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