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消防安全
消防救援队伍2023年度服务保障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十条措施
发布日期:2023-04-23 16:48 浏览次数:

为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决策部署,着力打造最优消防安全环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优化消防审批服务。实施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检查“零资料”受理,申请人仅在线提交《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告知承诺书》或《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即可申请办理,其他材料均通过数据共享方式获取或现场检查时提交。实地检查时限从法定的10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场所所在建筑为合法建筑,仅变更场所名称或消防安全责任人的,申请人提交《消防安全检查申报表》并作出场所面积、用途、消防设计未改变承诺,直接出具《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

二、加强消防服务指导。各地消防救援机构成立本地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消防技术指导服务小组,主动对接,靠前服务,了解消防技术服务指导需求,点对点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分析研判行业性消防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紧盯重点工程,推进消防安全与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用,重点强化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建设,配齐消防救援力量装备,把好消防安全源头关。

三、创新消防监管模式。推行“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机制,将消防事项纳入相关领域执法监管“一件事”。对已纳入各执法部门“综合查一次”清单中的对象,本年度内不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计划。优化“双随机”抽查模式,强化消防风险评估和行业信用评级结果应用,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对风险等级低、信用评级高的企业降低抽查频次,实现“无事不扰”。探索非现场监管,开展消防车通道“零接触”监管执法,提升消防监管智能化水平。

四、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开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程序、执法行为和执法用语。推行“指导式”检查,向执法对象讲清违法行为、危害后果,说明法律规定、整改措施,教会识别风险、消除隐患。实施“说理式”裁量,充分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后果、主观态度、整改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裁量结果。慎用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

五、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首违不罚”“轻微速罚轻罚免罚”等柔性执法制度。对首次发现、情节轻微并当场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对事实清楚,当事人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没有异议的普通程序案件,采取快速办理,依法对当事人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对较轻的违法行为实施告诫承诺制度,动态发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对清单内事项按规定实施告诫、教育,当事人作出承诺并落实整改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推广浙里办“消防自主管理”应用,单位主动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落实整改的,不予行政处罚。推广“互联网+核查”工作模式,消防救援机构监督检查时将发现的问题线上推送,单位通过“消防自主管理”应用上报整改情况,不再进行实地核查。

六、推进消防行业信用监管。依托浙江省消防信用综合监管平台,规范消防安全信用信息的统一归集,严格实施信用积分制度。优化信用修复程序,对信用修复申请的审核期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对年度消防安全信用等级确定为A级且未列入消防安全信用黑名单的单位给予一年的“执法观察期”。观察期内未发现与火灾发生密切相关的违法案由的,采取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约谈、行政回访等方式进行指导,慎用行政处罚等执法措施。

七、严格管控消防安全风险。深化消防安全集中攻坚整治行动,联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农村自建房、群租房、沿街店铺等场所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技术指导。开展高层建筑底数“大清查”行动,巩固大型商业综合体整治成果,深化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建强消防安全专家团队,定期对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开展调研检查。依托“互联网+基层治理”,完善消防安全风险指数评价体系,加大对严重消防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八、提升消防技术服务水平。强化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将机构开展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评估的情况纳入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内容,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违规挂证等严重违法行为,督促机构依法依规执业,有效保障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发展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自律组织,推动行业自律管理。引导培育信誉良好,实力过硬、服务优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参与社会化消防工作,提升消防安全整体水平。简化注册消防工程师的注册、注销审批程序,实行“一网通办”,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九、扩大消防宣传教育覆盖面。持续推进消防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建成100个省级优秀试点单位。加强消防安全学习体验,提供消防救援站、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服务,组织企业、群众开展逃生演练。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每季度开展全民消防安全知晓率调查,在省级电视频道开设消防专栏,评选5个省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深化“宗教人士说消防”品牌活动,培树10支省级消防志愿特色队伍、10个志愿服务项目,发动消防志愿者开展“敲门入户”系列消防宣传行动。

十、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强化备战状态,严格战备措施,加大对重点场所、区域熟悉演练的频次,强化特殊时段的前置备勤和动态巡护,时刻保持快速反应、一触即发的应急状态。建强消防救援站,建精各类灾害事故处置专业队,实现靶向攻坚。指导企业单位建设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实现联勤联训联战,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夯实救早灭小的网格基础,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强化与公安、应急、交通、医疗等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形成专业高效的救援合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