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经开区:三十而立风华正茂 笃行实干勇闯新路
发布日期:2022-09-28 16:11 浏览次数:

■撰文 朱 卉

三十年大江大河,三十年风华正茂。

30年前,南方之行的浩荡春风,让这里春潮涌动、破土而出,撒下生机与活力的希望火种。30年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长风巨浪,让这里风起云涌、化茧成蝶,燃起高质量发展的熊熊烈焰。

在这里,一座城,30年书写奇迹,筑就卓越之路。在这里,几代人,30年拼搏竞进,奏响精彩华章。

从偏居郊野的荒地,到繁华热闹的品质新城;从30年前6.1平方千米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大为110平方千米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穷二白起步,到拥有680多家外资企业、38家世界500强的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嘉兴经开区始终以“干字当头、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走在前列争一流,当好发展主力军。

如今的嘉兴经开区处处惊喜:马家浜文化遗址见证7000年文明源起,姚家荡一湾绿水萦绕几万人家,高铁新城跃然崛起引领城市繁华,温暖嘉驿站里绽放着百姓的日常笑脸,城市书房回响一座城的墨香底蕴,沿河绿道勾画一方土的宜居细节……回首三十年,既有披荆斩棘的汗水,也有硕果累累的丰收喜悦,更有面向未来的自信满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嘉兴经开区将乘着喜迎二十大的东风,坚持初心不改、使命不变、奋斗不止,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在发展高质量产业上勇闯新路,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上勇闯新路,在建设高品质城市上勇闯新路,在打造党建高地、清廉建设高地上勇闯新路,以实干求实效、用新业开新篇,在新的征程上彰显更大作为。

三十而“立”

30载筚路蓝缕,30载栉风沐雨,如今,而立之年绽芳华,南湖之畔嵌明珠。

经过30年的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嘉兴经开区将昔日一片毫不起眼、无人问津的城郊荒地,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端产业的集聚区、集约发展的高产田、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以骄人的业绩诠释了“开发区大有希望”。

沧桑巨变的传奇,由奋斗写就。其间,每一个节点都值得铭记。

1992年的春天,一列火车从北京往南方疾驰。1月18日至2月21日,从武昌到深圳,从珠海到上海,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考察路上一路走一路讲:“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东方风来满眼春!中国改革开放新浪潮启动!

呼应着“春天的故事”,1992年8月,嘉兴经开区应运而生,成为首批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由此拉开追风逐浪、勇立潮头的奋进大幕。

蓝图既定,方向已明,嘉兴经开区迅速发力。

1992年10月5日,嘉兴经开区设立仅一个多月,便派出一行8人赴香港考察招商。

1992年11月16日,区内首个合资企业——浙江雅达喷织有限公司成立,由嘉兴丝织一厂、香港富春有限公司合资,总投资230万美元。

1993年10月,区内第一家规模投资企业——总投资250万美元的嘉兴宜泰鞋业有限公司入驻。

1996年引进首家韩资企业后,以思路超前的“以外引外”,形成韩商投资热,一跃成为全省韩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

2002年,率先在项目选择上由“来者不拒”转变为“有取有舍”,设置准入条件,抬高土地容积率“门槛”。

2003年9月,区内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东海橡塑(嘉兴)有限公司成功引进,标志着嘉兴经开区招商引资开始向高端化发展。

……

在每一个关键时刻,敏锐发现机遇、勇敢抓住机遇,嘉兴经开区乘风而上、借力攀高。三十而立的辉煌成绩由此书写。

回望走过的30年历程,嘉兴经开区用自己的实践,向世人昭示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强大动能。

30年来,它以开放连接世界。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级都市群中心带,位于长三角腹地核心,陆路交通纵横交错、风驰电掣,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尽享“同城”时代,联通四方、畅达全球。

30年来,它以共赢连接世界。玛氏、雅培、荷美尔、乐高、飞利浦、松下、采埃孚……680多家外资企业、38家世界500强先后落户,旗舰型、引领型项目引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食品、电子信息等一批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挺起了现代产业脊梁。

30年来,它以创新连接世界。“一楼一园”——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和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先后投入使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科创平台渐次崛起,院地合作落地生根,创新活力空前释放,新技术、新成果接连涌现,智慧风暴激情上演,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三十而“丽”

30载春华秋实,30载风雨兼程,如今,风华正茂恰青春,华丽蝶变正当时。

30年能怎样改变一座城?

从1992年设立之初的6.1平方千米,到2002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南、嘉北、塘汇3个街道委托嘉兴经开区管理,嘉兴经开区规划面积达到70平方千米,再到2010年嘉兴依托沪杭高铁嘉兴南站规划40平方千米,打造嘉兴国际商务区,与嘉兴经开区合署办公,并成立长水街道,至此规划控制面积达到了110平方千米……嘉兴经开区从未停止过“长大”的脚步。

与此同时,承载着“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使命,多年来,嘉兴经开区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互促共进,为百姓贡献了一座生产、生活、生态高度和谐的美丽新城。

城市高架桥绵延起伏,疾驶的车辆如点点流星划过城市上空。最美“城市腰线”编织起的立体交通网,让嘉兴经开区内畅外联的交通地图有了新的注点。其实,30 年来嘉兴经开区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贯高标准。

筑路,修建万国路、商务大道、长水路、三环南路、槜李路、百川路、嘉杭路等150多条市政道路,总里程近300千米。造桥,南郊河大桥、长纤塘大桥、商务大道大桥、双溪路大桥、槜李大桥等约180座桥渐次建成,实现了区内主干路网的大贯通。

如果说三十年联通跨越书写在纵横交错的城市路网上,那么三十年城市更新则镌刻在热度爆棚的城市地标上。30年间,110平方千米的热土上,大热的IP地标数不胜数。

嘉兴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等高能级产业平台崛起,全力打造高质量外资先行集聚地;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等科创湖区,立足创新驱动和人才集聚,打造长三角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集聚地、数字经济新引擎和科技创新新高地;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长纤塘文化展馆等,追溯江南文化之源,赓续嘉兴文脉;国际金融广场、运河CBD相继崛起,成为城市新的聚焦点;姚家荡花海、蔬彩园备受市民青睐……

三十年的成果更体现在不断蝶变的人居环境里。这里,高标准配置了国际化、现代化的商务、教育、医疗资源,成就了一方宜居宜业的乐土。于是,我们见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通过验收,成功创建全省第一个教育基本现代化功能区。于是,我们亲历,经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技部批准,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大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实施监测以来的历史最佳……

一步一景、一点一滴,30年,美丽经开呈现眼前。

它因品质而美,基础设施高端完备,服务体系立体完善,政务效能提档加速,高品质、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传递着“近悦远来”的靓丽名片。

它因融合而美,一流的学校、医院、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智慧园区引领未来,开创了产城融合的发展大道。

它因和谐而美,空中俯瞰,碧水穿城,繁花似锦;漫步城区,楼在景中、人在画中、厂在绿中,一幅经济强区、美丽新城的唯美画卷倾情绘就。

三十而“励”

30载薪火相传,30载铿锵前行。如今,励新致远启新程,踔厉奋发向未来。

三十而立,更立潮头。嘉兴经开区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走到今天的,继续往前走,靠的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创新。今天,嘉兴经开区就像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儿,青春焕发,开放包容,正展开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发展新画卷。

今年,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嘉兴经开区审时度势,发出经济稳进提质“十一大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令,以超常规的手段全力帮企业、提信心、惠民生,稳住经济大盘。

集中精力、竭尽全力拼经济,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不断传来——

6月8日,“双招双引”百日攻坚项目集中签约,线上线下签下19个项目,总投资约118亿元,展现了外界对投资嘉兴经开区的强烈信心和良好市场预期。

6月18日,松下厨电科技(嘉兴)新工厂竣工,新工厂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厨电产品240万台、组件360万套的生产能力。至2024年,计划达成年销售额20亿元人民币。

7月,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2)》榜单,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榜,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7月22日,被列入全市“百年百项”工程的开禧大桥通车。作为连接姚家荡片区到西南片区的主干道,开禧大桥通行后,来回两地车程时间从原本的15分钟缩短到1分多钟,进一步优化了区域路网结构。

7月30日,位于高铁新城的嘉兴星河COCO City正式开业,市民又添消费休闲好去处。

8月,嘉兴国际金融广场内的长三角(嘉兴)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建成运行,成为继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后,在国际金融广场落户的第二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平台将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打造扎根经开、服务全市、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9月7日,新加坡高端医疗器械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将在嘉兴经开区打造一个集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端医疗器械总部基地,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不低于10亿元。

9月16日,Club Car嘉兴工厂开业。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登高望远,昂首阔步,三十而立的嘉兴经开区,正积极抢抓一系列黄金历史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开发区担当”,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开发区样本”,在新一轮创业兴业大潮中弘扬“开发区精神”,全力冲刺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逐梦奋进,我的经开故事

一条小船摇出龙头企业

1995年,嘉兴经开区设立的第四年,因为台湾TONG(东徽)集团在大陆的增资扩产计划,44岁的蔡正雄坐着一条小船踏上了嘉兴经开区的土地,在一片荒地野滩,开启了浙江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旅程。

当时的蔡正雄,望着眼前的一切,内心既忐忑又期待。转眼27年过去,东明已经成长为全球重要的不锈钢紧固件供货中心之一,2021年企业销售总额2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蔡正雄还获得了“嘉兴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一座城市对他贡献的认可。

“当时公司里大家吃住都在一起,工作到很晚就睡办公室,真的挺辛苦,好在嘉兴经开区的服务非常到位,让企业可以一门心思搞发展。办执照、搞规划、申请政策支持,基本没让企业操心过,原本担心的因地域差异性而产生的沟通不畅,也根本没有发生。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地方。”

——浙江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蔡正雄

世界玩具巨头情牵江南水乡

今年是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30周年,也是乐高集团成立90周年。相差一甲子的“他们”,在2022年这个特殊的节点共庆生日。嘉兴经开区与乐高的缘分不止于此。亚洲市场增长迅猛,乐高决定就近建厂。花费1年时间进行严格筛选后,这一世界玩具巨头情牵江南水乡嘉兴,并在2013年对外发布了在嘉兴经开区建立和运营自有工厂的计划,这也是乐高在亚洲的首个工厂。

9年时间,乐高嘉兴工厂从一片泥地里搭建起了一个世界级的生产制造基地。在嘉兴经开区成立30周年之际,乐高集团宣布再次增资,扩大嘉兴工厂生产规模,让双赢之路走得更远。

“刚来的时候,乐高嘉兴工厂这里还是一片泥地,周边也没有那么多企业,现在这个片区已经越来越热闹,我们周围也有不少大牌企业。项目从落户、审批到推进,嘉兴经开区都有专人跟进,工厂的快速发展背后每个环节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嘉兴经开区贴心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更是十分暖心。”

——乐高集团高级副总裁、亚洲制造区总经理 黄德志

世界500强的经开之旅

作为全球十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全球500强企业之一,采埃孚旗下产品涵盖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转向系统等多个领域,其生产的变速箱更是享誉世界,是当之无愧的“顶流”产品。

2017年9月,福田和采埃孚的合资公司在嘉兴经开区奠基开工。2021年6月18日,采埃孚商用车技术(嘉兴)有限公司、采埃孚传动技术(嘉兴)有限公司开业,新基地的投产表明了采埃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积极推动中国商用车行业提质升级的决心,也开启了采埃孚商用车业务在华发展的新篇章。2021年9月30日,采埃孚自动变速箱传胜第10万台下线,以此为基础,企业将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力争在商用车自动变速箱领域做到中国第一……

“基地建设因为疫情原因遇到了很多不可预见的困难,但是在代建的过程中,嘉兴经开区没有耽误任何重要的时间节点,服务给力、高效、专业,合作过程中,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舒服’两个字。”

——采埃孚中国总裁、亚太区运营高级副总裁 汪润怡

“中国芯,嘉兴造”,从这里走向全球!

8年前,33岁的陈全带着创业梦,从上海到嘉兴,在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设立浙江巨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搞芯片研发非常“烧钱”。为了创业,陈全甚至卖掉了位于陆家嘴的一套住宅。为了助力企业发展,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积极牵线,最终由嘉兴市政府产业基金与上海金浦投资合作设立的金浦互联网基金,向巨磁投资1500万元。不仅仅是资金,小到原本属于企业的环保评估、消防验收、电力扩容等琐事,园区工作人员都帮忙协调解决。

随着资金和人才等资源的注入,巨磁规模迅速扩大,业绩多年保持高速成长。2021年,高创园三期项目开建,考虑到巨磁有扩大研发及生产的需求,就为企业预留了一栋位置绝佳的总部基地大楼,这也再次让陈全感受到了温暖。

陈全说,未来几年,他们的目标是产值规模达到十亿级,持续为嘉兴经开区发展贡献力量!

“嘉兴,尤其是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新园,对我们来说就是创业的福地!”——浙江巨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陈 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