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经开区环保局大力推行非现场监管新方式
发布日期:2020-04-01 07:46 浏览次数:

  

  ■记者 徐梦倩 通讯员 胡 超

  

  本报讯 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各地制定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行非现场监管新模式。根据上述《指导意见》精神,嘉兴经开区环保局在当前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创新执法模式。

  “一方面,我们针对辖区‘规上’企业先行制定正面监督执法管理清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在线监控、视频监控、互联网平台审核、大数据分析等多元化的科技监管手段,推行非现场检查监管方式。”开发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每天组织相关检查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废水、废气重点排污单位以及纳入固废监管平台的334家一般工业企业进行在线排污数据巡检、治理设施运行用能监控、线上台账审核以及管理视频调阅等多项检查。

  每一个数据、每一帧视频、每一页台账,工作人员都一一检查和分析研判,一旦发现排污数据超标、治理设施运行异常或台账核对有误等问题,及时出动现场检查,指导企业解决污染治理难题,查处相关环境违法行为。

  据介绍,推行非现场检查的短短一周时间以来,开发区环保局通过“在线检查”的方式,发现了个别企业存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稳定、在线数据有效率不高、固废贮存和台账记录不规范等环境管理问题12个。根据不同问题,检查人员均督促企业实施了立行立改,消除了各类环境污染隐患。

  在此基础上,更值得一提的是,检查人员还通过巡查调阅企业管理监控视频发现,一家机动车检测企业在检测某黄牌货车尾气排放时,未按规定流程将检测仪器插入排气管,而直接出具了虚假的检测报告,涉嫌环境检测弄虚作假,违反了国家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对此,开发区环保局立即派执法人员赴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

  记者了解到,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近年来,开发区在治水、治气、治废等方面全面启动“智慧环保”建设,积极构建环保监管“全天候”科技矩阵。

  例如,塘汇、北运桥、嘉兴大桥、三环南路桥、运河北郊河交叉口的5个自动监测站可以连续、实时、全天候反馈断面水质的变化情况,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为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推行“一企一策”废气精细化治理,全区20家重点企业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完成了废气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其中奥冠薄钢、村上汽配、摩天汽配3家企业安装了RCO高效废气治理设施,企业废气监管力度不断加强,VOCs在线监测监控也在逐步建立。

  此外,为推进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开发区还启动了治废在线监控建设,不论是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还是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都实现了实时追踪,通过借助物联网等技术,加快建立危险废物和污泥从产生、贮存、转运到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源头管理精细化、贮存转运规范化、过程监督信息化、设施布局科学化、利用处置无害化,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实行最严格的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措施。

  据悉,接下来,开发区还将专门组建辖区的“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项目,不断强化、整合各项科技监管力量,优化非现场监管方式,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技助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