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8-03-06 10:45 浏览次数: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全区上下围绕“9+1”重点工作,以实施“六个大会战”为抓手,团结奋进、创业创新、苦干实干,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治信念更加坚定。一年来,我们把迎接党的十九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政治方向更加坚定。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为此,我们坚持把喜迎党的十九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全年工作主线,认真学习贯彻“7·26”重要讲话精神,精心组织迎接十九大重大主题宣传,部署开展平安护航十九大专项行动,扎实做好稳增长、促转型、抓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为党的十九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发展氛围、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二是及时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南湖红船。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区领导干部会议,并通过经开论坛等载体,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三是深入贯彻落实。我们把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南湖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在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的基础上,提出了“12345”的工作总目标,全力打造全面接轨上海先行承载地、全省高质量外资先行集聚地、国际化品质城市先行实践地“三个先行地”,并明确了2018年推进招商引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实事、能力作风“五个突破年”活动,为我们抓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定下了“新坐标”。

经济运行量质齐升。一年来,我们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6.6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20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55.1亿元,其中完成区级公共预算收入21.93亿元;特别是财政总收入加基金收入实现112亿元,同比增长55.4%,区级可用财力74.4亿元,同比增长84.7%,总量列市本级四区第一,增幅列全市第一。二是招商引资保持前列。出台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成功举办了区第三届“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招商大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外商投资企业新年联谊会,欧美、日资企业座谈会等重大活动,聘请一批“经济发展高级顾问”助力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全年完成合同外资5.5亿美元,实到外资4.2亿美元,创下了建区25年来最好记录,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引进27家,美国荷美尔、日本住友理工、富通集团等中国区或华东区总部纷纷落户,高质量外资先行集聚地优势越来越显现。与此同时,近年引进的一批省、市重大项目推进顺利,总投资200亿元的宝沃汽车一期项目顺利开工,7个省“411”项目和12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发展后劲切实增强。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01:50.84:49.15。工业方面,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全区规上产值、规上利润总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高出全市平均95.4%和50.3%。服务业方面,一批高端服务业加快集聚,特别是楼宇经济势头强劲,拥有千万税收楼宇数量29幢,其中亿元楼宇3幢,单位面积税收达到1452元/平方米,楼宇税收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38%。同时,新培育成功高新技术企业14家,创当年培育数新高,且通过率首次实现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0%,截至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2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为28.3%,占比首次跃居全市第一。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一年来,我们加快各大产业平台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管并重,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际化品质进一步凸显。一是城市新区更加靓丽。全区已建成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了1.2平方公里,以运河新区、姚家荡片区、国际商务区为主要板块的新区开发全面加速,成为全市最为瞩目的靓丽板块。3.2平方公里的运河新区汇聚一批企业总部、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创业创新基地和文化教育机构,既有一站式消费基地,又有大规模的办公楼宇,同时还有2.1公里的运河河岸线自然风光和占地约166亩的运河公园,成为城市新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姚家荡城市综合区,已累计投入130多亿元,建成项目43个,在建项目10个,总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周边高品质住宅小区、商务写字楼林立,华府广场又成功引进银泰百货,姚家荡区域变身为全市又一高端要素聚集、道路框架通达、配套设施完善、商业经济繁华、生态休闲宜居、形象全面提升的城市核心区。国际商务区累计投入400亿元,已建成项目111个,在建项目116个,总建筑面积872万平方米,引进阿里巴巴菜鸟城、北大青鸟嘉兴时尚产业园、富通集团(嘉兴)区域管理总部、凯宜国际医院等重大产业项目20多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二是国际化供给日益完善。进一步加大引进高端资源、合作办医办学等的力度,国际学校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医院嘉兴凯宜国际医院已经开工建设,晶晖、华美达、万豪、希尔顿、喜来登、洲际假日等一批国际化连锁化酒店已经开业或正在全面推进,为我区转型发展、加快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投资环境,也为广大外商朋友工作生活、安居乐业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宜居生活。三是公建配套全面提升。重大市政工程、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先后建成了庆丰路、双溪路等10条道路和10座桥梁,三环南路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年中全线通车;完成长纤塘公园、秦湖公园、洪兴公园等6个公园改扩建,对商务大道、百川路、双溪路等12条道路周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了45%。此外,永丰公寓、石雪公寓等一批高品位、高质量的拆迁安置房陆续交付使用,南江公寓安置房主体工程结顶。

民生事业不断进步。一年来,我们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民生领域力度,全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比重达81.2%,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一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医疗。启动建设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国际商务区实验中学、文贤学校、茶园小学等4所学校,其中3所学校将于2018年9月开学。加强教育合作交流,组织近百名优秀骨干教师赴上海等地优质学校开展考察、培训和挂职锻炼。与嘉兴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合作举办嘉兴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城南、塘汇街道成功创建省级卫生街道,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了“国家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此同时,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省级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客厅一期已进入主体建设阶段,马家浜博物馆开工建设,马家浜遗址公园前期加紧推进。高标准社区建设按期完成,并全面启动27个“星级”社区创建活动,探索推进“医养结合”国家级试点居家养老新模式。二是“美丽经开”形象彰显。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大对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全面深化城北区域废气整治,群众环境满意度明显提高,环境信访量下降20.8%;在全市率先完成“剿劣灭V”工作,行政交接断面水质考核持续优秀;成功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实现“无违建”街道满堂红;加快垃圾分类处置,投入资金2000万元,完成23个分类试点项目,完成92个居民小区和179家机关单位、国企、学校的垃圾分类扩面工作;全面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投资2.51亿元,开工71个项目,竣工66个,“美丽经开”形象进一步彰显。三是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建立8000人以上的“平安义工”巡防队,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坚持“领导包案”“领导接访日”等制度,成功处置电商平台涉稳风险隐患、个别商贸综合体小业主赴京赴省集访等涉稳事件,多家商贸综合体正在积极调整业态;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红船活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会议、重要活动期间的维稳安保任务。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同比下降33.3%;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着力发挥“两网融合”和“四个平台”建设实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干部作风持续好转,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四个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切实抓好基层党建“双整”、社区换届等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党风政风更加清朗,干部作风持续改进。围绕打造经开铁军,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储备、实践锻炼、正向激励和严格管理,同时实行容错免责机制,有效调动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激情。坚持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检查,高频率、全覆盖开展监督检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执纪问责,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全区工、青、妇和统战等各项工作得到了新的加强,广泛凝聚起社会各界力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