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5-04-03 10:50 浏览次数:

2014年,我们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重点、攻难点、求实效,经济社会在2013年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01亿元,可比增长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43亿元,同比增长17.1%;合同利用外资4.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实到外资3.2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财政总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区级公共预算收入15.61亿元,同比增长29.9%,两项指标增速均列嘉兴市首位。

一年来,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又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把招商引资始终作为首要任务,把招大引强始终作为首要目标,坚持“生存发展靠招商,项目成功靠人为,业绩评价靠数据”的招商思路,从强化思想、队伍建设、组织管理、资源调配等方面着手,保证了招商工作有效地推进。一是坚定坚持招大引强的理念。我们在具体的招商过程中,严格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标准选择项目,把以投资强度、注册密度、产出幅度、环境可容度和科技先进度“五个度”作为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把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产出高和投产速度快的“四高一快”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做到“三个同步”:引进项目境内、港台、日韩、欧美四地同步,引进资金内资和外资、国资和民资同步,引进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二是牢牢把握与时俱进的招商方法。牢牢把握三个坚持,即坚持专业化招商,通过委托专业团队,特别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咨询机构、外资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获取项目信息;坚持服务型招商,通过精细化、全方位的招商服务和以外引外,赢得投资商的信任;坚持产业链招商,遵循龙头项目带动和产业链条驱动的发展规律,积极引进产业链项目。同时,为加快承接上海自贸区溢出效应,2014年专门组建一支专业小分队,在自贸区进行蹲点招商,成效非常明显。三是高度重视招商队伍的建设。按照“懂政策、会谈判、能吃苦、有激情”的标准,选拔培养招商人员,制订出台对招商人员“政治上关心、工作上重用、生活上照顾、待遇上倾斜”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每一个招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四是千方百计做好优质服务。从项目立项、规划报批,到工商、税务、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办理“一条龙”,实行全程代办制,确保了入驻项目的快速推进,提升了企业的满意度。

正是通过上述努力,自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引进了美国雅培、德国海拉、丹麦乐高等先进制造业外资项目133个,引进了菜鸟网络、北大青鸟上海自贸区嘉兴服务中心、万达广场等现代服务业项目70个,共完成合同外资20.4亿美元,年均增长5.9%;实到外资13.1亿美元,年均增长22.1%;引进市外内资83.7亿元,年均增长32.3%。2014年在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上又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了荷兰皇家飞利浦、美国荷美尔、香港协鑫集团浙江省区域总部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这3家企业总投资约20亿美元;更为可喜的是,到一季度末2015年招商引资90%的任务能够完成。这些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实现省委夏书记去年对我区提出的“打造成为全省外资集聚地”的殷切期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年来,全力建设大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已经成形,完全具备了承载大项目、好项目的能力。平台建设对于一个开发区高质量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要求,重点打造40平方公里现代服务业、6.47平方公里先进制造业和3.23平方公里2.5产业同步发展新平台。2010年以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50多亿元,区内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以及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等产业平台已经成形,浙江中德工业园规划建设即将启动。(一)国际商务区:已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50多个,完成投资105亿元,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功能配套日益完备。截至去年底,引进了重大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嘉兴项目及北大青鸟两个项目投资接近200亿元;国际金融广场建设有序推进,形象开始显现。(二)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基地拆迁已全面完成,路网已经建成,总投资10亿美元的丹麦乐高智力玩具等项目有序推进,飞利浦项目开工建设。一个崭新的制造业基地开始崛起。(三)智慧产业创新园: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全面建成运行,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截至去年底,成功引进了中航天、甲骨文、北斗等40多家企业。

一年来,千方百计扩投入,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发展的后劲持续增强,又好又快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有效投入是开发区、国际商务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为此,我们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牛鼻子”来牵引,因而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快速增长。2010年-2014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4亿元,年均增长17.9%,高于市本级近8个百分点;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市本级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22.3%提高到2014年的30.8%。(今年续建和新建项目351个,总投资近千亿元,达到986亿元,其中列入重点项目就达到了200个,投资731亿元。)2014年,我区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重大产业项目、公建配套项目、民生保障项目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重大的产业项目。2014年我区共有8个项目列入省411工程,总投资185.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7个,总投资130.5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个,总投资55亿元。8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同时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分别为东方日立锅炉年产15台高效环保节能锅炉增资项目、嘉兴海拉灯具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套汽车灯具项目、乐高玩具制造(嘉兴)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和阿里巴巴集团传云(嘉兴)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华东)物流中心一期项目,4个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通过这些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不仅实现了经济总量的扩大,又实现了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2014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3%,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6.4%,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达到23.4%,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42.3%,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公建配套的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功能品位和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加大完善公建配套和基础性项目的投资力度。2014年,政府投资项目完成34.36亿元,增长10.5%。为了打通城市交通骨干线,全力推动下穿铁路通道建设,共规划建设7条铁路下穿通道(目前已建成或在建5条),其中下穿沪昆线通道4条,下穿高铁线通道3条,总投资8.4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和建成,不仅完善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而且也为老百姓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民生保障的项目。坚持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作为全面治理环境、倒逼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管网建设、安置小区建设等为民办实事项目。2010年以来共投资90多亿元建设农民安置房300万平方米,及时解决了拆迁农户的安置问题;2013年以来,投入资金4.3亿元,实施了“清水惠民”及“五水共治”工程共计191个项目,2014年实现了“清三河”三年任务一年完成。

一年来,持之以恒促转型,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向好,产业提升、结构调整呈现出新的亮点。要实现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是基础,而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三次产业和产业内部的结构的调整,着力在调存量、优增量上下功夫。调存量。一方面大力推进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基础元器件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提升发展,积极推进“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先进制造设备,全年实施“机器换人”项目76项,占全区工业投资总额的41.1%。另一方面加大对“低小散”企业的淘汰和转移力度,加快“退二优二”、“退二进三”步伐,近几年共腾退低效用地2974亩。特别是对四条城市主干道路实施了“二次开发”,累计拆除企事业单位116家、遗留户53户,盘活土地面积1583亩,并成功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60多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更重要的是加快推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城南街道工业一期区块沿路部分通过“二次开发”,成功引进高档汽车4S店32家,税收由以前的几百万元增加至2014年的6000多万元,今年有望超亿元。优增量。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增量持续优化,目前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3.1%和28.5%,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率达23.68%,为全市最高。比如2014年全区食品加工行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8%,对全区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67.4%,特别是高端食品工业“异军突起”,嘉兴高端食品产业园内玛氏、雅培、荷美尔等三家美国食品制造业企业,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超过200亿元。通过这些扎实的举措,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发生明显的变化,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果。就服务业发展来说,2010年以来,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2014年达到43.7%,高于全市平均约2个百分点;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占社会三产投资的比重已超过30%。

一年来,攻坚克难促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改革统领,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一是实行大部制改革。在现有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基础上,我们对“大部制”建设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先后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部、党群人事工作部和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工作部,并在实践中完善提高。比如,为切实解决国际商务区在实际运行中客观存在的“两张皮”问题,2014年8月成立了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工作部,工作部由三个处、一个公司和一个街道组成,经过6个多月的按实运作,国际商务区的运行达到了力量充实、机构完善、职责清晰、运作高效的状态。又比如招商引资工作部建立后,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各招商主体的方向、定位,切实解决了内部无序竞争和政策平衡等问题。二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2014年,在项目推进机制上实现再创新,将220个重点项目分为4个功能片区,分别成立由委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采用分片包干、集团作战的方式,形成任务到片区、责任到部门、推进到项目的工作机制。通过这种工作机制,不仅明确了责任,同时各个工作组之间还有效形成了竞争机制。在拆迁工作上,抽调110名干部员工分5大责任区进行分片包干,以拆违促拆迁,以拆迁带拆违的办法,并通过开展“集中拆违月”、“集中整治月”和创建“无违建区”百日攻坚等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累计拆除违建71.04万平方米,接受了省无违建区的考核验收。三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开发区“小政府、大服务”的特点,重点在市级审批权下放和市、区两级事权划分调整的承接上下功夫,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以“联审制、模拟制、代办制”为核心内容的三制联动机制,审批事项实际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90%以上。

一年来,实实在在惠民生,老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开发区、国际商务区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以统筹发展为方法,深入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切实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近几年加大对街道经济、社区经济的扶持力度,创新方法、落实举措,切实解决好基层有钱办事的问题,各街道、社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投入1.03亿元高标准推进5A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做到社区全覆盖,形成“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居家养老模式和服务标准得到省民政厅的肯定与推广,并被省质监局列为2014年第二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同时从2014年开始为全区60岁(含)以上老人每人购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由政府“买单”。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有效提升杭师大经开附小合作办学质量,成功引进了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今年3月即将开工,2016年9月开学。以基层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建设为依托,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我区刑事案件、两抢案件、盗窃案件发案率已连续3年持续下降。

一年来,扎扎实实转作风,干部队伍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风气进一步形成,办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好。实践证明,目标任务确定以后,干部的精神状态如何,关系到一个地方发展速度的快与慢、好与差的大问题,因此区党工委、管委会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把它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2014年2月以来,按照中央、省、市委统一部署安排,坚持问题导向,在229个党组织和4900多名党员中,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八项集中整治行动”及“十大重点工作推进专项行动”,以作风建设的有效转变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查摆“四风”突出问题,深入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以整风的精神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建立了一批群众工作长效机制。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